抑郁症确实与情绪有关,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抑郁情绪等同于抑郁症。总是随地吐痰,大吼抑郁,天要塌下来的人不一定抑郁,但是有些性格外向,在大家面前很开心的人,可能真的是合格的抑郁症患者。
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,发病率较高,但隐藏较深。它会影响人的感觉、思想和行为,并可能导致各种情绪和身体问题。
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统计,全球抑郁症患者总数为3.22亿,患病率约为4.4%。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4.2%。老年人容易患抑郁症。
抑郁症是一种病,它不是心情不好,而是一种心理障碍。
生物学上的解释是,神经递质如单胺类(5-羟色胺、去甲肾上腺素、多巴胺等。)和患者脑内的神经肽(生长激素抑制素、神经肽Y)异常。
其中包括让人产生幸福感的多巴胺、调节情绪体验的血清素、促进食欲的神经肽Y、去甲肾上腺素、生长激素抑制素等。
另外,家族遗传和左右脑不同脑区的不对称;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的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,会引起强烈的或(和)持久的不愉快情绪体验,可能导致抑郁症。
迄今为止,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,也没有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。总的来说,是生物、心理和社会(文化)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社会上很多人对抑郁症有误解,包括抑郁症患者的亲友,甚至抑郁症患者自己。
1误解
笑容满面,友好开朗的人不会得抑郁症?
微笑、友善、开朗只是人的性格特征或习惯性行为模式。它们与抑郁症没有本质的联系,但也可能有一点积极或消极的联系。正相关意味着这是他们潜意识的保护因素。消极意味着他们必须保持身心分离。他们内心的痛苦一方面难以表达和释放,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保持微笑。真的很难。
2误解
抑郁症脆弱,易受伤害,不够坚强?
“这年头,哪个不郁闷?别发牢骚了,振作起来……”
“坚强点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那个XX得了癌症,人家不像你……”
这恐怕是很多抑郁症患者听过的“劝解”吧。事实上,还远远不能理解他们。
他们中的很多人知道自己病了,但也许身边没有人认为这是病,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想多了,矫情了,脆弱了,不堪一击了...
抑郁症是一种疾病,一种丧失生命力,丧失正确感知快乐、愉悦、兴奋、悲伤和痛苦的能力的疾病。这与坚强或脆弱无关。
常见的抑郁症前兆有哪些类型?
职场抑郁症:工作压力大,失眠,早上起来不想上班,放假了关起门来也不行,找不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做。但是假期结束后,我一点也不想回去工作,还是觉得不开心,不舒服,心里有阴影。这些都是抑郁症可能的前兆。
婚内抑郁症:夫妻关系一直比较紧张,下班不想回家。他们有矛盾的时候不想讨论,不想辩解,但是又放不下。人逐渐萎靡,自卑,变得沉默。这些都是抑郁症可能的前兆。
产褥期抑郁症:对于分娩期的女性来说,如果出现明显的不合逻辑的情绪,莫名其妙地偷偷哭,生气,不愿与家人沟通,甚至不关心孩子,怀疑就是产褥期抑郁症的前兆。
抑郁症的厌学症:对于学生来说,如果感到厌学或逃学,逃避家长的询问,不喜欢和同学一起玩,总是孤立无援,烦躁易怒,或者上学时无故生病,待在家里症状会自行消失。家长要注意是否是厌学导致抑郁的前兆。
老年抑郁症:容易患抑郁症的老人总是宅在家里,回避社交,常常自怜自艾。生病的时候不愿意主动去看医生,脾气变得暴躁,易怒,或者多愁善感。一件小事也能引起巨大的悲痛和悲伤,这可能是老年抑郁症的前兆。
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在有资质的医院和医生处进行。明确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或疑似抑郁症的患者,可在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咨询师处接受心理治疗。但是需要的时间和成本都不低。
也可以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进行抗抑郁治疗。
在线咨询
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