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怎么办?这句话应该是很多失眠者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。失眠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,比如焦虑、抑郁,这些都是失眠带来的负面影响。那么让我们来看看造成失眠的误区,以及如何避免失眠的困扰。
误区一:睡得越多越好。
有些上班族喜欢在周末“补觉”,但往往后来会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不在平时。认为,睡眠时间的长短与健康睡眠关系不大。每个人的睡眠时间不一样,个体差异很大。质量比时间更重要,重要的是保持生活的规律。
误区二:喝酒可以帮助睡眠。
有人说喝酒能催眠人,但酒精对大脑的神经系统有双重作用:少量酒精能抑制大脑,使人昏昏欲睡;过量的酒精反而会刺激大脑。
应该注意的是,酒精是一种极易上瘾的物质。一不小心就会中毒上瘾,导致的后果就是不喝酒睡不着觉。所以睡前喝酒作为催眠方法是不可取的。
误区三:从不午睡。
协调生理时钟和24小时循环有助于午睡。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,以15分钟为宜。研究表明,午睡可以防止早衰,降低30%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。然而,午睡并不适合所有人。超重20%、血压低、患有严重循环系统疾病的人,由于午睡造成的局部大脑供血不足,往往会发生中风。
误区四:裸睡更舒服。
有些人喜欢不穿衣服睡觉。他们认为天凉了更容易入睡,但实际上容易造成身体内外受热不均,血管收缩,从而导致肠胃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腹泻。所以暂时不要裸睡。
误区五:过度依赖安眠药。
很多人失眠都依赖安眠药,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。睡不着就找安眠药,一片不行就吃两片,不行就多吃点。这是很多失眠患者的真实写照。多数老年患者习惯服用苯二氮类药物(如地西泮、磺地西泮、硝基安定、氯硝西泮等。)作为催眠药物的。但这些药物原则上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,连续服用时间不得超过2个月。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,长期服用容易导致疾病的突发概率,增加老年人猝死的概率。
在线咨询
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