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,包括轻度的产后抑郁或产后7天内的产后抑郁,以及产后2-6周内发生的重度产后抑郁。一般在产后4 ~ 6周发病(既往无精神障碍史),症状与普通抑郁症相似,主要有抑郁、悲伤、内疚、兴奋、失眠、烦躁、焦虑、困惑、自杀念头或自杀妄想。这些症状常因自卑、应对能力差、认知功能障碍、孤独感而加重,通常在3 ~ 6个月内自行恢复。但如果症状严重,可延至产后1-2年,甚至迁延不愈,发展为慢性抑郁或周期性精神病。
现代研究表明,产后抑郁症与产后母亲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。怀孕期间,母体孕酮和雌激素上升,保护胎儿的健康发育,但分娩后72小时内,激素水平会急剧下降。激素而剧烈的变化,会导致比青春期和更年期更剧烈的情绪变化,如头痛、轻度抑郁、失眠、脱发、精神恍惚等,这就是所谓的产后抑郁症。这种变化是否意味着每个产妇都会患上产后抑郁症?据介绍,激素水平的变化只是一个诱因。除了生理因素,心理和环境因素也会导致产后抑郁。比如产妇自我调节能力差、夫妻不和、婆媳不和、重男轻女、家庭经济紧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产妇抑郁症的发生。
产后抑郁症的表现
第一个症状是抑郁。抑郁的母亲往往感到压抑、沮丧、冷漠,行为表现为孤独、害羞、不愿见人或悲伤、流泪,甚至焦虑、恐惧、易怒。其次,他们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,觉得生活很无聊。整天、每天都感到沮丧、悲伤或“空虚”。第三,母亲注意力难以集中,会感到过度或不间断的疲劳,极度烦躁或易怒,或一直在哭。四、睡眠不好或严重失眠,但白天昏昏欲睡。有些人会食欲大增或大减,总是想吃或根本不想吃,体重变化很大。还有的不能集中思想,语言表达紊乱,缺乏逻辑和综合判断能力。往往有明显的自卑心理或不应有的罪恶感,常常不由自主地过分自责,对一切都缺乏信心,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毫无希望。严重的,会有反复的自杀念头或企图。
此外,一些母亲会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恐慌,并伴有心悸、头重脚轻或头晕、手心出汗和呼吸急促,感觉像是心脏病发作或昏厥的症状。一些母亲经常担心她们自己或她们婴儿的健康,或者她们经常感觉一些可怕的事情将要发生。这些都是产后抑郁症的症状。此外,它们还可能伴有一些躯体症状,如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胃灼热、便秘、呼吸心率加快、泌乳减少、易脱发等。
七招自我调节赶走产后抑郁
特别提醒,新妈妈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的简单技巧,及时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情绪。
1.主动寻求帮助
心理学家分析,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女性,内心会有一种无助感,这可能是童年时期被忽视的阴影的再现。其实这是一种获得他人关注的信号,所以主动寻求和接受他人的关注是一种的自我保护方式。
2.谈论宣泄
找个亲戚或者朋友交流一下,把心曲说出来,哭一哭,把郁闷的心情发泄出来,也无妨。
3.焦点位移
转移就是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愉快的事情上。参加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动,适当转移注意力,不要让自己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。
4.角色交替法
别忘了,虽然你是母亲,但你仍然是你丈夫的妻子,你父母心爱的女儿。没有人能只做24小时的全职妈妈,所以你要转换角色,享受爱老婆爱女儿的权利。
5.松弛充电法
对自己的生活进行适当的调整。有条件的话,暂时把孩子交给别人帮你照顾,给自己放个短假。产妇要学会放松自己,给自己充电,避免心理和情绪透支。
6.行为调整方法
因为产后不适合剧烈运动,所以一些适当的放松活动是必要的,如深呼吸、散步、冥想、冥想平静的画面、听舒缓优美的音乐等。
7.自我鼓励法
多看看自己和宝宝的优点,事情的好处,事情成功的可能,学会欣赏自己。
总之,对于女性来说,生孩子是人生大事。新妈妈要学会自我调节,家人也要多关心鼓励克服这个坎。一般来说,产后抑郁症大多会很快恢复。希望新妈妈有信心,早日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。
在线咨询
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