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迫意向:患者反复经历强烈的内心冲动,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或举动。虽然病人知道这是一个荒谬的想法,不会自己做,但他无法摆脱这种内心的冲动。比如站在桥上或者坐火车的时候,有一种想跳下去的冲动;或者有骂人或者喊反动口号的冲动。
强迫症的病因复杂,没有定论。目前主要与心理社会、性格、遗传、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。因此,对于强迫症的治疗,用药也是必不可少的。与其他疾病不同,强迫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:
1.长期原则:用足够的抗强迫药物治疗至少需要3个月,部分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视为一个疗程结束,这样才能评价疗效。如果2-3个月不能吃,可以决定换药。
2.足量原则:抗强迫药物治疗的剂量一般比较大,有时是说明书中提到的最高剂量。这是因为低剂量时疗效很差,应该应用更大剂量。当然每个患者情况不同,具体剂量要具体分析确定。但是,一般来说,抗强迫药物治疗的剂量过大。
3.维持时间较长:当抗强迫药物的最大剂量达到较好疗效时,一般建议维持此剂量6个月左右,再考虑减量2-3年。
4.把症状带走就好:强迫症症状很难完全消失。患者及家属要接受强迫症状,带着症状去生活、去学习。放手是治疗强迫症的心理疗法:森田治疗的核心。可以买森田的治疗书,精读一遍,坚持下去。
强迫症患者在服用药物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说明书,对药物的一些特性和危害有一定的了解。精神类药物一般都有很大的副作用,所以在选择和服用药物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指示。强制检查类似于强制清洗。患者忍不住反复检查自己刚刚做了什么。有些强迫症患者会反复检查几次甚至上百次,确认门是否锁好,操作是否正确,炉子是否熄灭。这些强迫行为大多是由强迫性怀疑引起的。
强迫动作:强迫动作是指患者在做某一行为时,必须按固定顺序重复的一系列动作。如果出了问题或者中途被打断,重新开始,直到满意为止。
近年来,统计数据表明,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上升。研究表明,强迫症在普通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% ~ 2%,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。强迫症由于发病早、病程长,往往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全球疾病调查,强迫症已成为15-44岁中青年人群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。
此外,由于各种考虑,患者往往在发病之初未能及时就医。有些怕脏、反复洗手的患者,可能要到症状严重到可以过正常生活的时候才会来就诊。发病和下次就诊之间可能有十年的间隔,这实际上增加了治疗的难度。因此,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强迫症,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在线咨询
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