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的自卑很容易从他们的言行中看出。在大众眼中是人,但他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对自己“真的不好”又不好的对象;那么,什么是自卑呢?人是如何形成自卑心理的?为什么我们说自负可能是自卑的伪装自卑是一种“比不上”的感觉自卑来自于“比较”,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。与外界相比可能是一种“自卑”或“软弱”的感觉,也可能是与自己的理想标准相比是一种“无法实现”或“能力不足”的感觉。
这种缺乏比较或能力可能会威胁到我们认为的自身存在的价值。很多人也会把这种自卑感压抑到潜意识层面。
同时,这种“配不上”的感觉也驱使个体做出一系列行为来弥补它带来的脆弱和羞耻。
面对自卑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补偿行为。有些人会通过加倍努力来证明自己。即使是很小的收获也是对这种脆弱和羞耻的抵抗。还有人选择通过躲避别人来避免自卑。他们认为只要不与人交往,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,就能避免“攀比”的场面,不会自卑。
这使得前者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,而自卑更像是他们的一种内在动力。后者可能会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,自卑会让自己更加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。同时,后者更容易成为自卑者。
每个人都经历过一定程度的自卑,正常健康。但是自卑往往是不健康的。
自卑源于人的自卑,但更执着。有自卑心理的人会在很多方面、很多次、持续地感到自卑。更像是人无法逃避的恶性循环,最终让个体怀疑或否定自我价值。
自卑情结早是由阿德勒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提出的。
土生土长的自卑感是人在面对外部环境时所经历的一种不充分感(Sicher,1991)。这种不充分感可能是因为个人的成长速度落后于同龄人,出生在贫困家庭,或者家庭教育不当等。
其中,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原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常见原因。不当的家庭教育可能会让个体在童年时经常感到无助,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弱/笨,或者觉得自己只能依赖别人等。这些都是个体初自卑心理的来源。
在线咨询
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